当前位置:急性外耳道炎 > 治疗医院 > 想要宝宝耳聪目明,你要 >
想要宝宝耳聪目明,你要
每个妈妈都希望宝宝耳聪目明,健康成长,然而孩子对于耳朵的不适往往不善表达,常常会造成病情的延误。今天就和大家从炎症性疾病和听力障碍两个角度来聊聊耳病的一些典型表现,帮助妈妈尽早识别宝宝的一些异常现象。
首先简单科普一下耳朵的结构:
从图上看,耳朵可以简单分为外耳、中耳、内耳。外耳道就是我们可以从外侧窥及的部分,在外耳道的尽头我们可以看到鼓膜。中耳腔则借由完整的鼓膜和外耳隔开,而通过咽鼓管和鼻咽相通。
这里歪一个楼,很多妈妈会担心游泳进水造成中耳的感染,现在你一定清楚了:水是无法通过鼓膜进入中耳的;但不洁的水进入鼻腔,则有可能经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起感染的。
炎症性疾病
最典型的表现为耳痛、耳流液。幼儿通常会明确表达耳痛,严重的耳痛还会导致耳廓的牵拉痛,不喜别人触碰。而小婴儿往往会表现为撕扯自己的耳朵,同时伴有哭闹、烦躁不安。耳流液的性质往往和发病原因有关,炎症性疾病的分泌物多为粘液性、脓性或黏液脓性,还可伴臭味。最常见的炎症性疾病通常有:
1、急性中耳炎
儿童期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抵抗力差,呼吸道的炎症容易波及咽鼓管,导致咽鼓管黏膜充血、肿胀或者管口堵塞,咽鼓管功能障碍进一步导致急性中耳炎。约有3%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孩子都可能会诱发急性中耳炎,尤其好发于婴幼儿。另外,还需注意的是由于哺乳的姿势不当、仰卧时哺乳,容易导致乳汁淤积在鼻咽部,经咽鼓管进入中耳腔导致中耳炎。
急性中耳炎的表现通常为耳痛,小婴儿可能有烦躁、挠耳等表现;部分孩子还可能出现稀薄的渗液。如果因细菌感染造成化脓性炎症,易导致鼓膜穿孔,出现耳道大量脓液。急性中耳炎的治疗以口服抗生素及对症治疗为主,如耳道内分泌物过多,亦需清理。如果鼓膜已经穿孔,也可使用局部抗生素。但程度较轻的急性中耳炎往往在对症治疗下,可以自愈,因此我们也可密切观察48-72小时,如果无效再考虑使用抗生素。
2、外耳道炎
外耳道炎的耳痛往往更加剧烈,可以伴有明显的耳廓牵拉痛和耳屏压痛。伴有渗出时可见到分泌物,初期可表现为稀薄的分泌物,后期可变成脓性,常常和中耳炎混淆。外耳道炎也需抗生素治疗,同时外耳道局部需及时清洁、保持干燥,可选择广谱的抗生素滴耳液。
3、大疱性鼓膜炎
大疱性鼓膜炎是一种由病毒感染引起的鼓膜出血性大疱,常继发于感冒或者流感,以突发剧烈的耳痛为表现,如果疱液破裂可出现血性分泌物,破裂后往往疼痛会减轻。大疱性鼓膜炎通常可以自愈,因此主要对症治疗,疼痛剧烈时给予止痛,外耳道保持干燥、清洁,疱液破裂前可予消炎镇痛的滴耳液,破裂后需及时清洁,可用抗生素滴耳液预防感染。
需要重视的是,耳部的炎症性疾病由于症状和治疗手段相似,很多时候会被误诊。尤其是孩子的分泌物较多或者耵聍栓塞,无法窥及耳道的情况下,也常常会被直接诊断为急性中耳炎,而导致抗生素的误用。
这里再次歪个楼,孩子有时会将各种玩具或者食物塞入外耳道,而家长无法发现。但是一些如植物性的异物,如花生、黄豆等,遇水会发涨、感染或者出现异味;异物长期停留外耳道也会导致感染、流脓,进而造成耳痛、耳流液,医院取出。因此,教育孩子玩耍时不要把小东西塞入耳道也是非常重要的。
听力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