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急性外耳道炎 > 护理保健 > 医生课堂丨耳屎到底该不该挖终于有答案了 >
医生课堂丨耳屎到底该不该挖终于有答案了
耳屎到底该不该挖?
掏耳朵是生活中很多人的习惯,耳道中传来的那种酥麻麻的感觉让人通体舒畅。不过,在耳科专家看来,掏耳朵这样的小动作,却隐藏着大风险,如果不是特别需要,还是不要随便挖比较好。
耳屎又称耵聍,起着保护耳朵的作用,是一道抵御灰尘、昆虫、细菌以及真菌的天然化学屏障,耳朵中留点耳屎是健康的。
耳屎自己会“溜走”
频繁掏耳朵实属多此一举,因为耳屎自己会“溜走”!在我们说话、吃饭、打呵欠时,耳屎会随着下颌运动,借助皮肤上汗毛的推动作用,自动被排出。
频繁掏耳朵坏处多多
容易损伤外耳道皮肤,让耳朵越掏越痒
如果耳屎坚硬或比较多,掏耳朵时容易把皮肤划伤,细菌还会趁机进入伤口引发感染。拿掏耳勺或者棉签棒在耳朵里动来动去时,还可能会把细菌挤入毛囊、皮脂腺管,引发炎症、流水,严重者还会发生外耳道疖肿。尤其是洗头洗澡、游泳时,由于出汗多、耳内潮湿,感染的机会就更大。所以,一般没有必要经常去掏耳朵,如果已经形成了习惯,不掏就痒得难受,最好控制一下,或用棉签棒沾些少量硼酸、酒精涂抹耳道,经过一段时间适应,就不再有掏耳朵的意识了,耳朵也不会痒的难受了。
耳屎越掏越多
如果经常掏耳朵、刺激外耳道皮肤,使皮肤淤血,增加耳道皮肤的新陈代谢,会造成耳屎分泌增多。
掏耳朵还会让你“嗡嗡”耳鸣
大块的耳屎很容易在掏的时候被捣碎,耳屎碎片如果落到外耳道深部,粘在鼓膜上,就容易引起“嗡嗡”耳鸣,让人感觉很不舒服。
手千万别抖,小心刺伤鼓膜
如果用棉签棒、挖耳勺等工具掏的正嗨的时候,自己突然紧张手抖了一下,或者被哪个熊孩子不小心碰了胳膊,鼓膜捅破了,那事情就麻烦了。尤其是在给孩子掏耳朵时,如果孩子突然挣扎或因为外耳道受刺激出现了咳嗽反射,这种意外就更容易发生。
小提醒!
有时候耳屎在耳朵中越积越多或排出受阻,形成大的硬块,阻塞外耳道就形成耵聍栓塞。会有耳痛、耳闭塞感、听力下降、耳鸣、眩晕、反射性咳嗽等症状。此医院请耳鼻咽喉科医生在耳镜直视下取出,切不可自己乱掏耳。
?end?
供稿/王兆红(耳鼻喉科)
乘车路线1:医院(南门)公交车站:
西3路,西5路,路,路,路,K21路
乘车路线2:医院(东门)公交车站:
西1路,西7路,西9路,西10路,路,路,路,路,路,路,路,K10路,K15路,K18路
西海岸新区
医院官微
长按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