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用静脉输液风险大,别让好得快害苦了

最近气温忽高忽低,生病的孩子也多了起来。一根根长长的输液架、一排排坐着的孩子,医院儿科的常见场景。孩子感冒?输液吧!孩子发烧?输液吧!孩子咳嗽?输液吧!孩子输液好得快,俨然已经成为了很多家长和部分医生信奉的「真理」。殊不知,这样会给孩子健康带来难以预料的风险。今天,小康妹儿就来说说,关于静脉输液的那些事儿。滥用输液风险高大部分时候,输液输的主要是抗生素,一般是把抗生素溶在葡萄糖或者盐水里,通过静脉输液的方式输给孩子。另外,一些缓解症状的药物也可以溶在里面,比如退热药、止喘药等,但抗生素是输液的主要药物。对于孩子的大部分病症来说,静脉输液不仅没有用,还会给孩子带来难以预料的风险。①易引起不良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腹泻。尤其对于婴幼儿来说,过度静脉输液使用抗生素,降低身体抵抗力,增加孩子真菌感染的几率,比如鹅口疮的发生。②易导致孩子过敏静脉输液容易导致皮疹、瘙痒、寒战高热甚至昏迷等,还会引起局部皮肤红肿疼痛,甚至组织坏死。在临床上,也曾出现过孩子输液致死的案例。③过度输液可导致细菌耐药除了口服抗生素,儿童输液中使用最多的是抗菌药物,这也会导致细菌耐药。当宝宝出现细菌感染时,才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抗生素可以称之为“盲人杀手”,杀死有害菌的同时也会杀死有益菌,所以家长带孩子看诊时要摆正心态,不需要过度紧张。这些常见病不需要输液静脉注射对于孩子的健康来说,不仅风险大,在大部分的实际情况中,也是多此一举。普通感冒普通感冒大多是由病毒引起的,一周左右可以自愈。流感流感通常不需要输液,如果确诊了,也可以选择更安全的方式——口服抗病毒药物。轻度的肺炎最新的第九版儿科学明确提出,只有重症肺炎或因呕吐等导致难以口服吸收的孩子,才需要考虑静脉输液治疗。腹泻病大多数的儿童腹泻,都不用静脉输液,使用补液盐防脱水就好。即便真的要用到抗生素,那么也可以口服药。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炎通常是由于病毒所导致,如果咳出了黄绿色痰液,也不意味着合并细菌感染,当然也就没必要使用抗生素甚至静脉输液。总的来说,只要孩子能顺利吃药、能正常摄入水分和饮食,都没有必要给孩子输液。哪些情况需要输液严重的细菌感染比如说,化脓性扁桃体炎、中耳炎、肺炎、脑膜炎、猩红热、阑尾炎等。脱水比较严重比如孩子肠胃不舒服、腹泻以及呕吐的情况都很严重,又吃不进去东西,为了避免脱水严重,这时候需要进行静脉输液。哮喘发作若是孩子的哮喘发作情况比较紧急,如果不及时用药,有窒息的危险,此时可能需要立即注射一些平喘的药物。比较紧急的疾病比如喉炎,喉炎的发病比较急,需要尽快向身体内输送一些抗生素或者激素类的药物,以避免情况恶化。严重的皮肤过敏比较严重的皮肤过敏,会让孩子觉得全身奇痒难受,孩子会因为受不了痒,通常会喜欢会用手去挠,这时候往往会容易让伤口溃烂,这时候需要输液帮助缓解症状。需要抢救的紧急状况比如孩子昏迷或者伤情比较严重已经吃不了药,在孩子入院时,就会给他扎上输液的针头,这是给患者注射药物或者供给营养的通道。总之,孩子生病的时候,家长难免心焦,记住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本文编辑:杨乔文章综合:丁香医生、崔玉涛的育学园、鲍秀兰、搜狐健康


转载请注明:http://www.ndnkm.com/wahl/14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