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安再命案县域危机管理失控标本

文/罗晓汀

又是庆安。

据报道,今年4月份,黑龙江省庆安县纪委干部范家栋遭遇一群蒙面人围殴致重伤,在医院治疗28天后死亡。当地破案至今无进展,死者现在仍陈尸冰棺。据悉范生前曾多次赴京实名举报县里主要领导违纪建设豪华办公楼。

县级纪委干部“越级”上京举报被白日殴打致死,事件本就很不寻常,况且事发庆安,事件由此引发舆论围观。如何理解事件?笔者的理解是:由县域危机管理入题,才能以窥见豹。事实之外,亟待追问的是:县域危机管理为何失控,连番的危机,到底是一种必然,还是危机管理之祸?

庆安又见命案当地官方做错了几件事?

危机管理并不足以消除危机,但是可以为危机的化解提供契机,并防止激化矛盾,横生枝节。而在庆安连番事件中,当地官方屡屡以前互联网时代的方式展开应对,明显激发了负面舆论,以致次生灾害频发。

从纪委干部被打死至今,当地舆情应对至少存在3个失当之处。

第一大失当,是高风险事件调查零进展,使负面舆情发酵放大。按照常理,作案者光天化日作案,现代刑侦技术条件下,案件的侦破应该不难,可是专案组调查此事,至今没有公布进展,难免令人怀疑当地公安机关侦破没有下文,是否是受到了行政干预。经过《财经》报道后,事件迅速做大,舆论质疑集中爆发。

第二大失当,是缺乏起码的危机防范意识,专案组涉及利益相关方造成失信。在案件调查结果出来之前,将范家栋的死亡定性为打击报复并无实际证据,但专案组涉及范生前上京举报的利益相关方,程序失当之余,也暴露出当地政府没有起码的舆情意识。

面对枪击案引发的舆情火药桶,庆安官方本应对任何风险予以警觉,遗憾的是,当地政府却亲手埋下关键舆情伏笔,看起来,并没有从过往舆情事件中汲取任何经验和教训。

第三大失当之处,是负面舆情井喷后,当地政府依然采取鸵鸟政策,任由舆论猜测蔓延。正如媒体评论所总结的,“县纪委拒绝透露死者生前是否去北京举报过;政府方面拒绝发表任何置评,县委宣传部称具体事情并不清楚,庆安县的主要领导外出招商,无法联系”。如此应对,无疑是任由舆情蔓延,并将官方摆在了民意的对立面,进而造成了舆情的快速扩大。

可以说,庆安之失,为地方政府舆情管理提供了经典之鉴:作为直接对负面事件负责的地方政府,不是通过依法处置平息事件,而是给舆论留下拖延敷衍的印象,结果必然适得其反,落得公信力受损、舆论持续围观的尴尬结局。

“庆安新闻热点”何以连绵不绝?

庆安事件再次促使我们反思:基层政府危机管理能力与舆情事件之间,究竟是怎样的关系。

庆安枪击案真相曝光过后,舆论曾反思是否有人在利用热点事件搅浑水,事实或许确实如此,但问题在于,舆情之后再有舆情,负面新闻连续不断,这就不再是“舆论搭车”现象可以解释,而必须从地方危机管理出发予以考量。

从舆情背景看,枪击案舆情不远,由枪击案引出的“官场地震”也历历在目,一旦发生暴力死亡案件,人们自然会将目光投向当地。然而,舆论







































白癜风会治好吗
济南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ndnkm.com/wadzz/3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