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急性外耳道炎 > 治疗医院 > 从1例晚期前列腺癌治疗过程看改变在一 >
从1例晚期前列腺癌治疗过程看改变在一
以下内容刊自《中国医学论坛报·肿瘤周刊》1月8日B4~B6版。
病例提供者
上海交通大医院王红霞
参与讨论专家
上海交通大医院王红霞
上海交通大医院薛蔚
医院许青
医院戴波
医院孙忠全
医院王秀问
病历简介患者男性,52岁。主诉:胸肋区疼痛3个月,加重伴腰背及右髋部疼痛1个月。年初出现胸肋区疼痛,外院B超及X线片未见异常,拟诊带状疱疹后遗症,予止痛治疗后好转。年3月全身多处骨痛,以腰背及右髋部疼痛明显,伴右下肢麻木,排尿不畅,偶有血尿。在外院接受治疗。年4月来我院就诊。结合B超、CT和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PET)-CT、病理检查结果诊断为:前列腺癌(TxN1M1b)Ⅳ期,多发骨转移及腹主动脉旁和两侧髂血管旁淋巴结转移。自年4月26日起给予戈舍瑞林(3.6mg、q28d)+比鲁卡胺(50mg、qd)+氯膦酸二钠(mg、bid、po)治疗至年5月。期间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从就诊时的.0μg/L(年4月)降至最低达0.37μg/L(年11月)。年5月,暂停比鲁卡胺口服。停止比鲁卡胺后3个月后复查PSA为22.29μg/L(年7月)。开始调整用药。换用戈舍瑞林(3.6mg、q28d)+氟他胺(mg、tid)治疗。1个月后复查PSA为16.3μg/L。年11月换为戈舍瑞林+磷酸雌莫司汀(mg、bid)治疗4.5个月,期间PSA稳定。年4月,在磷酸雌莫司汀基础上添加比鲁卡胺治疗,但PSA水平未见降低。治疗1个月后停药。年5月,改用多西他赛(mg、d1)+磷酸雌莫司汀(Q21d)×4,联合唑来膦酸注射液(4mg、Q28d)治疗。副作用为指端麻木,乏力。8月,改为多西他赛(mg、d1)+泼尼松(5mg、bid、口服、Q21d×3,联合唑来膦酸注射液(4mg、Q28d)治疗。年11月胸CT平扫示椎体、双侧部分肋骨及肩胛骨多发成骨性转移,伴右侧肩胛骨骨折,与前片(年5月)相仿。骨扫描示全身骨多发肿瘤转移,较前(年5月)略有进展。
讨论过程1.晚期前列腺癌一线选择:内分泌治疗还是化疗?
王红霞:晚期前列腺癌治疗中一直是内分泌治疗“一统天下”,直至年的SWOG-和TAX研究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nglJMed)才有所改变。
这两项有里程碑价值的试验,奠定了多西他赛化疗在晚期转移性去势抵抗前列腺癌(mCRPC)中的地位,显示了细胞毒药物在晚期前列腺癌治疗中大有“用武之地”,显著延长CRPC生存时间,总生存(OS)期分别延长了2.4个月和1.9个月。其中多西他赛与泼尼松联合方案似乎生存优势更明显。但需要指出的是,当时的适应证仅限于CRPC患者。直至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会议上E与GETUG这两项研究结果的公布。
E研究表明,早期化疗联合激素治疗可改善新诊断的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男性患者生存,高肿瘤负荷患者的生存获益更大。
许青、薛蔚:同意王红霞医生的意见。对于这例有多处骨转移且伴腹腔淋巴结多处转移的患者,按以往规范或指南,先给予内分泌治疗,待CRPC之后再给予化疗。但如果参照GETUG或E研究结果,内分泌治疗联合化疗可能会成为未来高危患者的一线选择。
戴波:最近欧美有不少研究结果发现,初诊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特别是转移负荷较重者能得益于内分泌治疗联合多西他赛化疗,但目前国内诊治指南还尚未更新。
孙忠全:新版《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前列腺癌临床实践指南》也推荐,对高转移负荷患者采用内分泌治疗+6个周期多西他赛化疗。
本例患者是高转移负荷患者,因此个人认为,其适合接受内分泌治疗联合化疗。另外,对于初诊有骨转移的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患者,在内分泌治疗的同时是否需要加用针对骨转移的治疗值得进一步研究。但是,根据MRCPR05研究的结果,加用氯膦酸盐对患者有益。
王红霞:临床实际工作中,大家会怎么选择?
许青:虽然E研究结果显示,对于转移病灶多于4个以上的转移性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多西他赛化疗可能更有益,但目前临床上,大家实际还是更偏向于内分泌治疗。但个人认为,未来,多西他赛联合包括内分泌治疗在内的去势治疗(ADT)可能会成为主要治疗选择。作为肿瘤内科医生,我对于这两项临床研究对未来前列腺癌治疗的影响充满期待。
戴波:目前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对于初诊的转移性前列腺癌,绝大多数都还是选择单用内分泌治疗。因为这样做也完全符合目前的诊治指南。我个人会对年轻患者、格里森(Gleason)评分高、腺癌伴有神经内分泌分化、合并内脏有转移者推荐内分泌治疗联合化疗。
薛蔚: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作为一名泌尿外科医生,我会选择身体状况较好的、年纪比较轻的患者首先选择内分泌治疗联合化疗。
许青:以多西他赛为代表的化疗药物已成为CRPC的重要治疗选择,但未来可能还是要更多地与包括阿比特龙和恩杂鲁胺在内的内分泌药物治疗联合或者序贯使用。
孙忠全: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的治疗领域随着CHARRTED研究结果的公布及NCCN指南的更新已经出现了新的变化。阿比特龙、恩杂鲁胺针对这类患者的研究也在进行中,预计未来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的治疗领域将出现更多变化。
戴波:多西他赛、阿比特龙、恩杂鲁胺、镭(radium)-等被证实能够延长CRPC患者生存时间的药物,将来都有可能被应用于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患者的治疗。其他的新型药物也需要相对长时间的研究,才能正式能够被应用于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的治疗。
2.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治疗?
孙忠全:唑来膦酸用于有骨转移的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对改善患者症状,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有益,但其到底是否能延长这类患者的生存期尚不清楚。
而根据MRCPR05研究的结果,加用氯膦酸盐对患者生存有益,并且既往其他研究也证实氯膦酸盐同样可改善患者症状、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因此我认为本例患者联合氯膦酸盐应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薛蔚:对于骨转移患者的治疗,目前似乎双磷酸盐是一种大家较多选择的方法。但对于单一部位的骨转移,手术切除病灶现在也有被采用的报道。同时镭-的治疗效果值得期待。放疗有时也是一种可以考虑的选择。
许青:镭-的临床研究显示其对于CRPC患者更为适合,且有生存期延长的试验结果。
戴波:许多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仅仅存在骨转移病灶,而骨转移病灶如果得不到很好的治疗,会引发骨相关事件,一旦发生骨相关事件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转移性前列腺癌并不是发展非常迅速的疾病。在接受内分泌治疗后,许多患者往往会长期带瘤生存。所以给患者使用双膦酸盐等治疗骨转移的药物,不仅可以使患者有可能获得生存时间的延长,而且还可以降低骨相关事件的发生率。
因此,对于此类患者,我主张应该尽早给予双膦酸盐治疗。
薛蔚:我同意戴波教授的意见。对于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患者,应该尽早地进行干预。
许青:对于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传统的双膦酸盐治疗成为标准,但地诺单抗(denosumab)的问世开启了一个新的治疗领域。就此患者而言,由于其具有多处部位的骨转移,核素治疗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王秀问:唑来膦酸联合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MAB)作为初始治疗可明显延缓疾病进展,但唑来膦酸和地诺单抗均不能预防骨转移。
王红霞:对于前列腺癌骨转移的处理,近几年新药临床数据陆续有报道,双膦酸盐类药物与地诺单抗对患者生存改善的意义不显著,新型药物包括恩杂鲁胺、镭-在减少骨相关事件发生的同时可改善患者总生存。
但是,非常可惜的是,这些药物目前在我们国内尚没有上市,只能寄希望于临床试验的开展,中国患者才有机会接触到这些药物。
此外,对于唑来膦酸引起肾功能不全的不良反应也是大家比较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哪家最好北京哪家治白癜风医院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