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急性外耳道炎 > 诊断鉴别 > 小姑娘耳朵里长满霉菌居然是因为太讲卫生 >
小姑娘耳朵里长满霉菌居然是因为太讲卫生
掏耳朵是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一个习惯,许多理发店、足浴店都会提供这样的服务。可是前些天,“90后”姑娘王小姐却因为过于频繁掏耳朵而遇上麻烦了。
“90后”小姑娘耳朵里长了“霉菌”王小姐是一名爱干净的姑娘,尤其是对自己的耳部。可是最近她却觉得有点不对劲,耳朵闷闷的听不太清楚,而且还有些痒。刚开始王小姐并不在意,可是过了两天越来越痒,好多次睡梦中耳朵被她抓出了血,还流出了黄色的液体。
经医生检查,王小姐被诊断为霉菌性外耳道炎,也叫外耳道真菌病。“我清理得这么勤,怎么还长霉菌?”王小姐很疑惑。医生表示,耳病与王小姐长期频繁的“采耳”有着很大的关系。
耳屎会自己掉落,不需要特意清理沐浴洗头后,外耳道容易进水或积存分泌物,若“采耳”人使用不当的手法刺激,或者采耳的器具未进行严格消毒,很容易会引起真菌感染,而且耳部温暖潮湿的环境很适合霉菌的生长繁殖。
耳屎占外耳道外三分之一,它不仅能使外耳道保持酸性环境,而且同耳道壁上的耳毛一起,抵御外部的细菌侵袭。如果频繁掏耳朵,将耳屎一掏而尽,就等于拆除了耳朵的外部防线,任由细菌侵入耳道和鼓膜,会引起慢性炎症,出现耳朵疼痛、流脓的症状,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听力下降。
一般来说,正常成人的外耳道有自洁功能,不需要掏耳屎,而且相比较掏耳屎,保持外耳道的干燥更为重要。
但有时候如果游泳或洗头时耳朵里进了水,需要把水掏出来,这时候就要注意方法了。
那些不正确的掏耳朵方法
用手指甲、发卡、挖耳匙甚至牙签掏耳朵
这些尖锐的东西掏耳朵非常危险,这种方法稍不小心就容易刺破外耳道皮肤引起出血,导致外耳道发炎。而且这些尖锐的工具在掏耳朵时很容易刺伤耳膜,则可引起鼓膜穿孔,很容易引起中耳炎。
过于频繁的掏耳朵,甚至掏耳上瘾
频繁掏耳会引起外耳道皮肤肉眼难以看见的隐性破损导致感染。一般细菌感染,使用有效消炎药后会很快好转,但如果诱发霉菌感染,则耳内瘙痒剧烈,会使人坐立不安;有时甚至还可以引起外耳道肿瘤的发生。
让别人帮助掏耳朵
每个人的外耳道都是不一样的,有的深一些,有的浅一些,有的较直,有的有弯曲。不借助专业工具很难看清楚外耳道情况,所以不要请别人帮助掏耳朵,否则很容易导致外耳道或鼓膜受伤。
除了掏耳朵的方法以外,掏耳朵的正确姿势也很重要。
?注意不要把将棉签和耳勺往内耳道伸,避免向里推的动作。使用棉签掏耳朵时,保证棉签头蓬松,轻轻地在外耳道转动,耳朵朝下,耵聍就出来了。
?入水后谨慎掏耳朵
游泳、洗澡后耳朵一旦进水,千万不能胡掏乱挖!可用棉签轻轻往外沾水,切不可大力猛挖。否则,不仅细菌随耳道皮肤破损入侵,容易引起外耳道炎症,还会引起颅内并发症,甚至死亡。
?不要随意给儿童掏耳朵
儿童皮肤娇嫩,外耳道发育未成熟,稍有不慎,易伤到外耳道皮肤。因此妈妈不用急着给孩子清理耵聍。平时注意用消毒棉签清理一下外耳廊即可。
来源:湖北经视慈溪日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北京中科医院坑北京医治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