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生丨擤鼻涕掏耳屎扎猛子这些不

中科与白癜风患者心心相印 http://www.zherpaint.com/

感冒、环境、抵抗力弱……除了诸多中耳炎的诱发原因,但李永团强调,很多耳部疾病其实都是人们作出来的,不良的生活习惯会引发和加重中耳炎,比如擤鼻涕、掏耳屎还有“扎猛子”,看着很平常其实都错了。

擤鼻涕

你怎么擤鼻涕?别笑这个问题,绝大多数人的做法都是用两手指捏住两侧鼻翼,用力将鼻涕擤出。李永团说:“其实这种擤鼻涕的方法并不能完全擤出鼻涕,而鼻涕中含有大量的病毒和细菌,如果两侧鼻孔都捏住用力擤,压力迫使鼻涕向鼻后孔挤出,到达咽鼓管就有可能引发中耳炎。”正确擤鼻涕要牢记“三字经”:

压单侧,交替擤。

用手指压住一侧鼻孔,稍微用力,另一侧鼻孔的鼻涕便会被擤出来,再用同样的方法擤另外一侧。如果鼻涕不易擤出,可以请医生开些滴鼻液,待鼻腔通气后再擤。

勿用力,稍前倾。

擤鼻涕时用力过猛,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应掌握好力度,以耳朵听不到嗡嗡声为宜。身体略微前倾,有利于把上颌窦内积存的分泌物排出体外。

莫过度,早就诊。

很多人恨不得每次都擤得干干净净,殊不知,鼻腔黏膜受到的刺激越多,分泌出的液体也就越多,过度擤鼻涕,会损伤鼻黏膜。因此,擤鼻涕不要太频繁,及时就诊才是上策。

掏耳屎

很多人喜欢掏耳屎,声称掏掏多舒服啊。但其实,被你掏掉的耳屎,很多情况下充当着“健康屏障”的作用,如果掏得过于频繁,或者掏的方法不对,疾病风险也会随之升高。

耳屎,也叫“耵聍”,它作为外耳道(耳朵眼和鼓膜之间的通道)分泌物,和耳毛一起构成了一道保护屏障,默默守护我们的健康。耵聍能保护外耳道上皮,预防皮肤干裂,有抑菌功效;同时,它还能阻挡灰尘、小飞虫等进入外耳道。

多数情况下,耵聍可以自行排出,基本没必要掏。如果经常用不卫生的器具掏耳朵,就会破坏这道屏障,让细菌侵入耳道壁的皮肤和鼓膜,慢慢引起感染,引起外耳道炎症。由于外耳道后壁神经分布较少,掏耳朵时虽然不觉得痛,但可能已经对耳道造成了损伤。一旦用挖耳勺、火柴棒等掏耳朵,用力不慎易导致外耳道损伤甚至出血,严重的还会刺伤鼓膜。如果感染形成化脓性中耳炎,易导致听力下降。伤及内耳时,甚至可能引起神经性耳聋。

如果平常觉得耳朵痒,可以用手轻轻拽一拽、揉一揉外耳廓和耳垂,没必要经常掏。如果耵聍不能自行掉落,医院检查,由医生取出。游泳、洗澡后,很多人会习惯性地掏耳朵,觉得里面有水。其实,过一两个小时,体温足以把外耳道里的水分蒸发掉。不过,有两种情况需要掏耳朵:一是出现耳痛,需要除去耵聍。这时应检查耳道,确定是否患上了中耳炎。二是耵聍过多,影响了听力。医院找医生帮助,尤其是对小孩子更不能随意给他们掏耳屎,他们的外耳道尚没有发育完全,更容易受到伤害。

洗海澡炎热的夏季到了,人们都喜欢到海边冲个凉、避避暑、吃吃海鲜、哈点酒。殊不知,每年的夏季也是耳部疾患的高发期。李永团提醒,夏季更应该做好耳部保健。1感冒时避免潜水、游泳。

因为人体的中耳腔和鼻腔后部之间有一个细细的管子相连,这个管子医学上叫咽鼓管,它的作用非常重要,平常起着平衡中耳腔的气压、防止病菌入侵的屏障作用,一旦因为炎症或者其他原因导致咽鼓管开放不良,而含气的中耳腔因为气体的减少就会变成负压状态,这样就会引发中耳腔内积水,感觉耳闷、耳痛不适,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中耳炎的症状;另外,感冒时鼻黏膜充血,鼻及鼻咽部分泌物增多,鼻塞较重,这时候如果潜水容易把鼻腔的炎症、细菌等经过咽鼓管而感染中耳腔,引起鼓膜急性充血,疼痛、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

2耳堵及时就医。

多数人外耳道内有少许的耵聍,也就是俗称的“耳屎”,一般不影响听力。但少数人耳道内的耵聍分泌旺盛,耳道皮屑加上外界灰尘等慢慢蓄积,自身感知可能还不明显,一旦耳内进水,这些耵聍就像遇水涨起的豆子一样,加重外耳道闭塞并引起耳闷、耳胀痛不适。

3耳痒、耳朵流“水”及时找原因。

因为外耳道的隐蔽性,平常人们


转载请注明:http://www.ndnkm.com/wazz/89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