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急性外耳道炎 > 症状表现 > ldquo发物rdquo从现代营 >
ldquo发物rdquo从现代营
有炎症和手术后不能吃鱼吗?发物是什么鬼?
李捷
我同事外耳道发炎,医生给开了消炎药,还嘱咐要忌口,不能吃鱼,说是“发物”,容易增加炎症;无独有偶,我一个朋友做了一个纤维瘤小手术,医生也说不能吃鱼,不利于伤口愈合。
但是产妇为了下奶,医生又说多喝鲫鱼汤吃鱼肉,下奶,此时也有伤口,但这鱼就不属于发物啦?
手术后到底能不能吃鱼呢?
“发物”在人们意识中都是指那些特别容易诱发某些疾病(尤其是旧病宿疾)或加重已发疾病的食物。我们日常认为的“发物”有鱼虾水产、羊肉、鸡蛋、牛奶、韭菜,菠菜很多种果蔬,桃,李子,芒果,杏,樱桃,葱姜蒜辣椒等,香菇,柿子,西瓜,茭白,豆芽,豆制品,豌豆,酒酿等很多很多,基本上也没什么能吃的了。。。。
人们感觉吃了这些食物之后会不舒服,伤口发痒,愈合慢,诱发炎症。而且很多医生也让病人“忌口”不能吃鱼虾,这一传统仿佛世代相传,爷爷奶奶这样说,爸爸妈妈也这么说。
“发物”一说,在民间流传甚广,中医也十分重视发物与疾病的关系,忌口主要就是忌发物。相传,明太祖朱元璋当了皇帝以后,便加紧残害开国有功之臣,元帅徐达患了“发背”(痈疽,发生于体表、四肢、内脏的急性化脓性疾患,是一种毒疮。痈发于肌肉,红肿高大),最忌吃鹅肉,因鹅为“发物”,易动火发疮。朱元璋别有用心地赐徐肥鹅一只,徐达明知其恶意,但又不敢违君之命,只好当场吃下,不久,徐达“发背”扩散而亡。
至于徐达是因为对鹅肉蛋白质过敏或者鹅肉变质,亦或其他并发症或者疾病致死也无从考证,但生病或者术后不能吃“发物”这个观点就代代流传下来了。
“发背”指发于背脊部的一种疔疮,相当于现代西医中的急性蜂窝组织炎。在现代外科学的各种教材中,并没有发现此病须禁食鹅肉的研究。由于古代人对疾病的认识有限,把徐达的死因归结于“发物”以警示后人。
鹅说,这个黑锅我不背。
(鹅肉)
而且古代并没有冰箱,鱼虾水产最容易腐烂变质,如果不慎在疾病期间摄入,会产生食物中毒的现象,严重的也会危及生命。
祖国传统医学涉及到“发物”这个概念比较多,如果按照现代医学,临床营养学的角度分析,这些所谓的“发物”进行精密检测以及营养成分测定之后,并没有发现这些所谓的“发物”相比其他食物在成分上有什么特殊差异,从而导致伤口不易愈合,更容易诱发炎症等情况。因此,从现代医学的层面上来讲,是不认为存在“发物”这个说法。
伤口发痒红肿,有时候不易愈合,首先是由于伤达真皮层了,愈合的过程中会有新的结缔组织生长,新生的血管神经在快速生长时很容易刺激周围的神经组织。新生组织异常敏感,稍受刺激,就会产生痒的感觉,而且会发红,很多人都有这种感受,这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并不会因为你吃了某种食物之后才会痒。其次,这些“发物”鱼、水产、鸡蛋、牛奶、羊肉,豆类等,在人群中的过敏比例的确要高于很多其他食物。现代医学所指的过敏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中的食入性食物过敏症的某些表现。
食物过敏是指:免疫系统敏感,识别错误,把对自身无害的东西误认为是有害的,从而产生记忆,引发过敏反应。比如鱼虾,鸡蛋,牛奶,肉类,海鲜,某些果蔬坚果豆制品豆类等等蛋白质会被当作危险来源,并产生抗体抵御它。它通过释放疫球蛋白打击这些入侵者。这些抗体还会刺激细胞释放组胺等化学物质,化学物质会给呼吸、胃肠道和心血管系统产生不利影响,比如皮肤和伤口附近血管充血,红肿瘙痒。如果呼吸系统充血,就诱发哮喘,如果发生在心脏,甚至心绞痛致死。
生病和术后免疫力下降,更容易发生过敏反应。
当然,过敏的程度不一样,有的人吃了“发物”,身上有明显的过敏反应,例如起大红包,特别瘙痒等,而有的人反应比较弱,吃了也没事儿。而且经常听别人说术后不能吃“发物”,万一自己不小心吃了鱼虾,就容易产生主观臆想,觉得浑身哪儿都不舒服,潜意识会觉得伤口愈合缓慢,而实际临床上看,该几天愈合还是几天愈合的,并没有变慢。
如果现在的医生都学习《临床营养学》就会发现,关于术后营养支持的食物,都会写:为促进组织修护和伤口愈合,吃适量优质蛋白质,每公斤体重1到1.2克蛋白质,如鸡蛋,牛奶,鱼肉,瘦肉,大豆及其制品等优质蛋白质。
并没有特别写:不能吃鱼,或者不能吃发物。
所以只要不对鱼,水产,肉,蛋,奶过敏的人,适量吃鱼肉,是利于伤口恢复的。
当然了,术后也不能大吃大喝,能量超标太多也增加胃肠道负担,还会长胖。按照版中国居民平衡膳食餐盘吃饭,没毛病:
术后或者受伤后的膳食总原则,就是首先是和术前基本的食物种类保持一致,经常吃的食物可以吃,不经常吃的,或者说几乎不吃的,尽量先不要吃。比如你好几个月也吃不了一次鱼,受伤后,天天吃三文鱼,煮鱼汤,那么过敏的概率就会大一些。比如你平时吃苹果和橙子比较多,若是吃芒果,也有可能过敏。
其次是低油,少盐,口味清淡,除非是无辣不欢的四川人,一般人还是少吃一些辛辣重口味的食物吧。
还有一点很重要,不要因为想“进补”就大吃大喝。顿顿大鱼大肉,肠胃受不了,也不利于身体恢复。
如果因为恐惧“发物”而禁食这些食物,那就只剩下萝卜、白菜、米饭、馒头了。术后长期不吃“发物”可能比吃“发物”更容易缺乏优质蛋白质,伤口愈合组织更新反而变慢,营养不良,危害健康。
况且,迄今为止,国内外医学期刊刊载权威研究,也并未证明某种“发物”与疾病发病或加重有必然联系。我们没必要谈“发物”色变。
只要不过敏,没有食物不耐受,没有腐烂变质,不要一下子很多没吃过的食物,正常的膳食,量化,科学搭配,不必顾忌“发物”。
按照中国居民平衡膳食餐盘吃饭,各种食物科学配比,全谷物主食提供能量,膳食纤维,维生素VB1,VB2,矿物质等,保证机体的能源和各种催化剂酶的活性,优质蛋白质动植物混搭,氨基酸互补,吸收利用率最大化,为机体修护和免疫系统活性提供物质基础。每餐一半蔬果,保证了强大的植物活性因子,水溶性抗氧化维生素,膳食纤维,对于清除自由基,排便等都很好。每天两杯牛奶,含有丰富的钙质,也保证了身体基本的渗透压和细胞的活性,预防骨质疏松。
李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