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急性外耳道炎 > 疾病预防 > 人民好医生跟诊记谷庆隆 >
人民好医生跟诊记谷庆隆
谷庆隆:小儿“气道门户”的健康卫士
跟诊专家:首都儿医院
耳鼻喉科主任谷庆隆
跟诊记者:徐菁苹
下午五点一刻,首都儿医院耳鼻喉科主任谷庆隆才结束了一整天的门诊。这一天,他共看了95个号。然而,对于这样的工作强度,他早已习以为常。
“这是常事儿,我们医生都这样。中午一般看到12点多,简短吃个饭,去回来马上又开始下午的门诊。上午精神很充足,安排的号会比较多,下午虽然有些疲惫,但无论如何都会集中精力看诊,因为对孩子不能有一丁点儿马虎。”谷庆隆接受记者采访时,爽朗地笑着说。
对每一位患儿都要认真谨慎,是谷庆隆从医多年一直坚持的原则,他也因此备受家长信赖,并获得他们的一致赞誉。
有耐心的“知心叔叔”
作为一名儿科医生,谷庆隆面对的都是不懂世事的幼儿,孩子们时常状况百出,但谷庆隆总会耐心应对,解决起来游刃有余。
一名5岁的小男孩在妈妈陈女士的“挟持”下进入诊室,之后哭闹不止,家长急得团团转。威逼利诱都无效后,性急的陈女士只能将儿子死死地摁坐在椅子上。看到这种情景,谷庆隆连忙叮嘱家长不能着急上火,接着又去安抚小孩子的情绪。
“宝贝,怎么哭得这么伤心,告诉叔叔为什么哭啊?”
小男孩抹了抹眼泪,看到谷庆隆亲切的笑脸,犹豫了一番,才小声地道出了缘由,“我不要打针。”
“不要怕,不会打针的,听说你耳朵不舒服,叔叔只是想给你看一下,不会弄疼你的。”在他耐心的安抚下,小男孩终于安静下来。但之后看到谷庆隆举起给耳道上药的器械时,又放声大哭,因为这长约20厘米、直径一毫米左右的器械,乍一眼看上去像一根长长的针。
男孩的眼泪让陈女士很是心疼,于是打了退堂鼓想回家自己上药,但谷庆隆坚决拒绝了。让护士和陈女士一起摁住孩子,待谷庆隆将药小心翼翼地送入孩子外耳道,小幅度地旋转后,他的哭声戛然而止,换之而来的居然是一副享受的表情,陈女士对此有些诧异。
“他的耳朵本来不舒服,上药后清爽自然不会哭,不让你自己在家上药,是因为孩子患了真菌性外耳道炎,病变一直深达鼓膜表面,充分地清洗和换药是孩子快速治愈的关键,不是很专业的医生都上不到位,你自己在家给孩子上药只会延误孩子的病情。”谷庆隆向陈女士解释,孩子耳道狭窄,加之哭闹,上药的器械也比较尖锐,稍有差错非常容易损害孩子的耳朵,此操作是个技术活儿,需要医生的专业和专心。
这样的情景在诊室里经常上演,无论是多么调皮的孩子,谷庆隆总有办法一一“降服”。他的耐心也是出了名的,当天看完95个号后,虽然已经累得喉咙有点嘶哑,但他仍在诊室里停留了一段时间,因为总有一些家长陆续地折返回来询问用药的注意事项和禁忌等问题。
气道“小门户”大学问
门诊当天,以鼻炎患儿最为普遍。鼻炎多发与天气、环境的变化有关,其中雾霾也脱不了干系。小儿鼻炎“横行”,但大部分家长却将此误认为是感冒。
小美的妈妈就是缺乏对鼻炎的基本认识,致使女儿“吃了不少苦”。据了解,小美已经咳嗽、流鼻涕近一个月,她妈妈以为是感冒,给她吃了不少药,但症状一直不见缓解。为此,小美已经有半个多月没去幼儿园。起初,面对谷庆隆的询问,家长一再肯定是普通的感冒。
“咳嗽、流鼻涕持续了这么久,还没有发热症状,应不是感冒。”谷庆隆说。因为鼻炎与感冒的症状十分相似,家长很容易将两者混淆,所以在看病的同时,他也会纠正家长的误解,让其正确认知鼻炎。“所谓鼻炎是指正常的鼻粘膜不适应外界刺激,出现充血现象,如果这种刺激很快消失,便不会引起什么问题。但是,假如这种刺激长期存在,并超过了人体的自我恢复能力,就会引起鼻炎,表现为鼻堵、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广义理解,感冒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鼻炎,这里姑且先将感冒和一般鼻炎分开”。
经由一番科普后,家长才初步认识到鼻炎和感冒的区别。谷庆隆说,儿童鼻炎不易根治的原因是儿童抵抗力弱,适应天气、环境等的变化能力也较弱。相比成人,小孩更易得鼻炎。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适应环境后,鼻炎有可能就随之消失,如果一直不能和环境“和谐共处”,鼻炎就有可能伴随一辈子。但是仍要重视其治疗,因为鼻炎严重时会发展为鼻窦炎,随着病情的恶化还有可能引起支气管炎、肺炎等其他疾病。
在谷庆隆耐心的分析下,家长才意识到自己所缺乏的“常识”,领过药单后连声道谢。
谷庆隆向记者介绍,鼻子作为呼吸道的“门户”,就像家里的过滤纱窗,如果过滤不好,干燥、污染的空气会直接刺激气管、肺部。所以要保护好这层“纱窗”,不然人体就会像房间没有安装窗户一样,一阵风刮来,“哗”的一下,里面全脏了。通过治疗可以帮患者维护好这层“人体纱窗”。因此孩子如果长期流鼻涕、反复呼吸道感染以及长期慢性咳嗽等,应该前来耳鼻喉科就诊。
沟通架接信任桥梁
从医多年,谷庆隆认为医患之间建立信任很关键,亦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医术到沟通再到信任,沟通一环必不可少。对一名已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生而言,不能只空有技术,还要通过沟通取得家属的信任,才能确保患儿获得最佳治疗。
下午三点半,一位年轻的女士来到了诊室。据了解,她的小孩曾患有腺样体肥大,去年在谷庆隆这里进行了手术治疗,现在恢复状况很好。此行目的是想替自己的小侄女问诊。该女士称,现在才20个月大的小侄女,医院查出患有腺样体肥大,其父母不知应该选择保守治疗还是做手术。因自己小孩有过同样的经历,所以该女士偏向手术。
了解基本情况后,谷庆隆认真地为该女士分析利弊,因为看不到患儿,而不能盲目下结论,但结合对方的病历资料与多年的临床经验,他给出了中肯意见:孩子太小,目前不建议手术,除风险比较大外,如果找到病因,很多孩子还是有缓解症状的可能。
“今天上午有个孩子,很小的时候也患有腺样体肥大,来我这儿看,当时肥大非常明显,但是经过对症治疗,没动手术现在腺样体已经小了,并且没有任何症状。”谷庆隆说,“我不反对手术治疗,但我们医生不能为了治病而治病,而要考虑孩子家长整体的感受,如果非手术不可,我们会尽可能劝家属接受手术的。但对于手术适应症边界的孩子,在充分尊重家长和孩子意愿的前提下,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式”。
由于家属先前已对谷庆隆建立起了一定的信任,再加上他一番细致有说服力的分析,遂打消了要做手术的想法,“行,我相信您的专业意见,就按您说的办吧”。
此外,门诊中当有些家属对开的药物提出质疑时,谷庆隆总会为他们深入浅出地讲解此药的作用与疗效,并取得对方的信服。
“要研究出新的有效药不容易,有的家长看医院都开这几种药,结果到了我这里,也开这几种药,就会质疑医生的做法。”谷庆隆向记者介绍,医生是不会研制药品的,但一个有经验的医生通晓如何将几种药搭配在一起,才能起到最大疗效。“但家长不理解,必须与他们好好沟通,才能让其信任,因为信任是建立在沟通的基础上的。”谷庆隆如是说。
携手尽到科普责任
医学界有一句话:不做科普的医生,不是好医生。这句话用在谷庆隆身上十分贴切。
在门诊中,遇到某类疾病时,谷庆隆总会问家长同样的问题:听说过这个病吗?但往往得到否定的回答。而很多孩子被确诊患有该病,这使谷庆隆觉得很焦虑。他认为民众普遍缺乏基础的医学知识,医生负有一定的责任,因此会抽空向家长作科普。
此外,谷庆隆认为,除了医生多做宣传外,媒体的报道同样重要。“像把鼻炎当感冒的这么多,媒体可以多做点这种科普性的报道。如果通过相关宣传,使民众对普通疾病多一些了解,可避免小病误诊,医院跑的现象,多掌握一些急救的措施,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谷庆隆举例说,我国每年有大量的小孩因气管异物致死事件发生,这实际上应该算是一个常识问题,国外的发生率就很低,这除了跟我们人口多有关之外,最重要是相关基础知识的普及不够充分,以及对家长的教育不到位。
据谷庆隆介绍,卡在孩子气管里的异物中,花生与瓜子高居首位,排在第二的是豆类。因为这些食物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另一方面,小儿尤其是3岁以下的儿童咀嚼功能发育还不完善,很难将其嚼碎,加之吞咽功能尚不健全,极易发生气管异物。但是中国的家长不了解,更缺乏基本的急救知识,所以出现问题时往往不能正确处理。
“在国外有一个案例,一个5岁的小孩由于主气道异物,已经出现了窒息,一个8岁的小孩当即采取了急救措施,成功地挽救了她的生命。同样的事情如果发生在中国,会如此幸运吗?”谷庆隆感叹到,非但大众不懂,很多其他专业的医生也不知道。
谷庆隆建议,只有医生和媒体共同携起手来,更好地为科普教育铺路,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人医学知识普遍缺乏的现状。
小儿气管堵塞急救TIPS:
如果孩子被果冻等较大异物卡住后,会立刻出现憋气、呼吸窒息等症状。一旦发现孩子气管被卡,3岁以下的孩子,可以把他倒着拎起来,用力拍孩子的背部,让他把东西咳出来;大一些的孩子,可以从背后抱住孩子,用力挤压冲击其腹部即胃部,用气流把异物冲出来。
需要提醒的是,误吸异物后一定不要给孩子喝水,这样非但不会把异物冲下去,还可能引起再次呛咳,而且如果孩子需要进行手术取异物,喝下去的水可能会使孩子在麻醉时发生呕吐,造成窒息的危险。
编审:罗辉
谷庆隆,首都儿医院耳鼻喉科主任,主任医师,北京协和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专长:擅长儿童耳鼻喉科疾病的诊治,其中对儿童变应性鼻炎、鼻窦炎以及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等有较深入的研究,其中开展的微创切除扁桃体腺样体手术能达到副损伤小、切除极微量的程度。
出诊时间:周二下午、周日上午(特需门诊),周三全天(专家门诊)。
全文属“人民好医生”跟诊记原创作品,未经许可谢绝转载。如需转载请与人民好医生组委会联系
rmhys
.白癜风康复成果展白癜风治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