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急性外耳道炎 > 疾病治疗 > 耳朵频繁发痒,却啥也掏不出来医生提醒或 >
耳朵频繁发痒,却啥也掏不出来医生提醒或
耳朵是人体的听觉感受器,位于眼睛的后方,具有接收机械波的功能,耳朵能够将机械波或声波转换成神经信号,传递给大脑,在大脑中这些信号又会被翻译成我们理解的句子、声音或音乐。
在生活中人们会遇到这样的问题,那就是耳朵频繁发痒,却啥也掏不出来?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自己掏耳朵时,又有哪些问题需要注意?下面不妨一同来了解一下。
01耳朵频繁发痒,却啥也掏不出来?医生提醒:或“暗示”5个问题
1.耳朵过敏
如果身体出现一些过敏时,会导致耳朵异常瘙痒,这主要是因为过敏原不同,体质存在明显差异,极少部分人对于外界的一些事物存在过敏反应,所以会导致耳部皮肤异常瘙痒。
比如花粉、甲醛物质、空气灰尘、蛋白质、海鲜等等,这些特殊成分都有可能会导致耳朵出现过敏反应,一旦情况严重时,外耳道会出现频繁瘙痒感,让人忍不住掏耳朵。
2.细菌感染
耳朵痒多由细菌感染或病毒感染引起,但不排除是洗澡时水进入耳朵引起的,也和耳朵里的耳垢有关。
据临床资料显示,细菌感染引起的耳部炎症是许多耳部瘙痒的重要原因。当细菌进入耳鼓膜时,容易引起炎症和耳痒的症状。如果炎症严重,甚至会出现耳痛、耳道流脓等现象。
3.螨虫
很多人耳朵很痒,但是却掏不出什么东西,可能是耳朵里面有螨虫导致的。螨虫估计现在大家都不陌生了,这家伙非常非常的小,螨虫多会存在室内的环境比较差的地方,比如说床单被罩长时间没有换洗,就会导致螨虫的出现和生长。
螨虫就会趁着我们睡觉的时候跑到身体上,如果说跑到了耳朵里,我们就会感到耳朵很痒,会不自觉的想去掏一下。
4.耳道疾病
有些身体抵抗力和免疫力差的人,在这种换季的时候会感觉到特别的敏感,容易引起各种皮肤疾病。
由于耳朵内部是相对复杂且脆弱的,如果感染耳道皮肤疾病的话,也会引起发痒的情况,就会经常性地挖耳朵,来缓解这种发痒的情况,一旦发现情况比较严重,一定要做到及时检查和治疗。
5.坏习惯
许多疾病的发生习惯有关,因为对耳朵来说,没有什么疾病会引起耳痒。但是有些人有挖耳朵的坏习惯,可能会引起耳朵瘙痒。例如喜欢用棉棒、指甲、木棍等挖耳朵。
此外,有些人在不清洁的情况下放弃,用力挖耳朵内部,容易破坏耳朵的皮下组织。耳垢过于干净,外部有害物质容易进入耳朵,外耳道干燥,引起耳朵瘙痒。
02耳朵瘙痒怎么办?
1.药物治疗
耳朵痒痒的可能是中耳炎造成的,主要和细菌感染、感冒等因素有关,在炎症的刺激下,还容易引发耳鸣,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阿莫西林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2.动动嘴
有时候耳朵痒确实是因为耳道中积累了耵聍造成的。这种情况下,其实不用动手,动嘴就能止痒。
耵聍可以借助咀嚼、张口等下颌运动以薄片形式自行排出,我们可以增加咬合动作,以帮助耳屎排出。
3.简单洁净耳朵
用棉签蘸取酒精,缓慢的旋入耳道,轻轻地刮一刮,千万不要用劲往里捅,若耳朵发炎,伴有疼痛、流脓的症状,要实时擦除。
如果过于黏稠,难以清算,可以试验3%的双氧水实行冲洗,再用棉签实行擦拭。如果症状严重,请实时就医,配合医治,因为有时也有或许是耳道中浮现胆脂瘤。
03要想减少耳朵受损,掏耳朵时应该注意什么?
1.不要过于频繁
在生活中一定不要形成挖耳朵的习惯,并且也不要频繁的挖耳朵,最好一周掏一次就可以了,如果过于频繁的掏耳朵,就有可能引发耳部疾病的发生。
2.不要用力
在掏耳朵的时候一定不要过于用力,而且掏耳朵的时候不要过于深入的去掏,最好用棉棍在外耳道轻轻的转动,然后耳朵朝向下方,这样可以让耳屎自行出来。平时一定不要用指甲,铁签等尖锐的物品来掏耳朵。
3.请耳科医生用专门工具取出
耳屎在医学上称为耵聍,是耳道皮肤正常分泌物结合皮屑等形成的。一般少量的屑状耵聍,会随运动时的震动和下颌运动自行排出,大块硬结的耵聍,应该请耳科医生用专门工具取出,千万别自己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