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急性外耳道炎 > 症状表现 > 心得体会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心得 >
心得体会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心得
“学经典、用经方、多临床、勤实践”,这是伤寒大家郝万山对中医学子的谆谆教诲。本人非常荣幸能够参加年威海市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医院1个月的理论培训让我受益匪浅,也为我10个月的临床轮转培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医院选派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和教学经验的老师为我们授课,让我们不仅明确了医德医规,同时感受到中医的博大精深、中医的临床效果、中医的发展方向及各位老师们对我们的殷切期盼。
在临床轮转医院转科10个月期间,医院领导、各科室带教老师、主任及工作人员给予我们诸多工作上的指导和生活上的帮助。轮转期间,我们不仅从各位老师身上学到了医学知识,更学到了厚德怀仁、博学笃行的大医情怀。我们严格要求自己,态度端正、虚心学习、勤于思考,加强中医理论学习的同时,多用经方、多临床、勤实践,运用中医思维,不仅为患者、家人、朋友解除病痛,更解决了临床中的诸多问题,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一、中医最大的作用在疗效,中医的自信在疗效。
中医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与疾病斗争过程中治病防病的经验总结,是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中灿烂的瑰宝。中医最大的作用在疗效,只有真实可靠的疗效,才能取信于人。中医的自信在疗效,经得起时间与历史的检验。根据多年积累的中医理论知识,结合授课老师分享的临床经验,我在具体工作中大胆选用一些安全有效的中医方法,并通过耳尖放血治疗麦粒肿建立了最初的临床自信。临床轮转第一个月是在急诊科,快下班时遇到一个妈妈带着13岁的女孩来开药,女孩左侧下眼睑麦粒肿2天了,希望开点抗生素口服,我查看病情后给予耐心解释说:“口服抗生素可以,但也可以试试耳尖放血,等明天早上不缓解再用西药也行。”这个妈妈觉得有道理,让我处理。就这样,我开始思考怎么去告知患者及家属中医治病的方法、疗效,不是生硬的说中医好、中医有效,可以多解释、多沟通,给患者选择权。
第二例麦粒肿患者是急诊科的护士,她下眼睑麦粒肿红肿特别严重,第二天见她时又加重了,眼睑红肿得都快化脓了。我说:“我帮你耳尖放血试试吧,清热泻火”。她很高兴地说:“好”,我就给她对侧耳尖放血,第三天见她,我一看红肿消了大半,隔日又巩固一次,经过三次放血就好了。我对耳尖放血的效果心里有数了。还有一例患者是妇科大夫,我去妇产科报到时看到她得了麦粒肿,是最初期,我主动解释病情并给予她耳尖放血治疗,下午两点放血,第二天早上就好了。就这样慢慢积累经验,再查找耳尖放血其他的临床应用范围(比如急性结膜炎、流行性腮腺炎、高热、咽喉肿痛、眼部疲劳肿痛、头晕、头痛等),总会有新的更多的收获。少商、商阳放血治疗咽喉肿痛也是如此,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二、中医的灵魂在辨证,中医疗效的核心在辨证。
学习好辨证,明病因病机。解乐业教授的授课我还记忆犹新,经典沙龙上解教授讲课,结合临床讲解了望闻问切的方法,尤其是与现代医疗检查手段结合,强调了辨证的重要地位。看似简单的几点经验,实则是老师们几年甚至几十年临床经验的总结,是教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辨证论治是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之一,临床实践中,我越来越体会到辨证的重要性。下面我用几个病例分享临床体会中的感悟。
年08月23日,76岁的宋大爷因为“咳嗽、咳痰12天,胸闷10天”来诊,当时症状:咳嗽,咳痰,痰色白,胸闷,纳眠可、二便可。肺病科大夫会诊后建议口服“头孢克洛咀嚼片、复方甲氧那明胶囊”,我负责开中药,四诊合参,辨为痰浊阻肺证,给予麻黄加厚朴杏子汤、二陈汤、三子养亲汤加减,服药5天后好转。
还有一个咳嗽、胸闷一月余的70多岁的龙大爷,夜间胸闷、咳嗽,会因为一口痰憋醒,喝口水压压继续睡觉,每天晚上发作次数不定,我也是辨为痰浊阻肺证,用二陈汤、三子养亲汤合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考虑到患者病程长,经沟通后开了7付中药自煎,第二天老大爷特意打“喝了一付药晚上睡得太好了!一个多月了从来没有睡得这么好过!”,后来“好了,非常感谢”。
受抗生素用药时限的启发,结合临床实际,我的用药感悟如下:患者来诊当天一般病情比较重,第一天中药就用一付比半付更能控制病情、达到效果,否则第二天早上症状改善不明显一般会急着复诊,或者认为开的药不太对症;反之,如果第一天用药后第二天早上缓解不少,患者也会更有信心、更相信开的药对症,有利于病情恢复。
通过这段时间轮转,我感悟到真正从患者病情考虑,给患者讲解一下病因病机,患者会很愿意试试中药。比如湿热证,让患者伸舌头一看舌苔黄腻,基本湿热证就能辨证出来,结合脉象及病情,可进一步辨是肝胆湿热、脾胃湿热还是膀胱湿热证等,必要时配合西药,中西医结合,就能解决临床中的很多问题。脉诊比较难,可以先从舌诊入手,就能大概辨证,再试脉象,验证辨证的准确性,多跟患者交流、指导一下饮食起居,讲解这个病的病因病机,患者理解后就接受中药治疗。举一个例子:姜某,男,33岁,主诉“反复低热1周”,症见:纳眠可,食欲可,大便偏黏,小便偏黄。既往吸烟史、饮酒史8年余,吸烟每日平均20支,饮酒每日平均3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中医诊断:湿热证。辨证施治,中药予三仁汤加减以清利湿热,3付痊愈。我举这个例子,还有一方面的原因,主要想结合这个病例,说说平时我们多对患者的饮食、起居宣教的重要性。
三、中医发展的前提在安全。
中医效果是肯定的,但是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我们不得不面临一个严峻的问题:那就是当前极度紧张的医患关系。临床上有些患者合并症多,需要中西医结合诊治,不夸大中医疗效、确保医疗安全是中医发展的前提。作为年轻医师,患者对我们缺乏信任,所以中医技术开展会受影响。作为年轻的医师,我们更应当时刻铭记“医疗安全是我们永恒的主题”,这不仅需要专业的知识,更需要人文素养及多方面的技能,时刻绷紧医疗安全这根弦。患者安全,我们安心,家属放心。
学习中医是一种修行,从事中医是天下最好的修行。既然愿意从事中医,那就要对中医有感情,有梦想。成就明医是我们中医人的梦想,为了梦想去从事中医,人生因此而更有意义。
供稿:医院张会玲编辑:陈志昊编审:毕晓丹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